close

這一兩年都在找教會,去了兩間教會。巧的是,牧師都是新上任的,我才發現,教會中真正掌舵者是「長老、執事」。

 

封面.jpg

 

這兩位牧師年紀一老一少,講道內容符合聖經,我感受到他們的熱誠,很想為上帝作工。但可能受限於教會的文化、路線,我感受到牧師面對長老執事時,也是戰戰兢兢。

 

我突然明白那句形容詞,「現今的教會,牧師是CEO,長老執事是董事會」。

 

我觀察,離我家比較近的A教會以長者居多(60歲以上),所以課程活動都為長者設計,也沒有線上主日崇拜(因為老人家不知如何看直播),在疫情緊張時很不方便。

週報中的奉獻徵信很特別,是直接列出名字,如:王小明1000,

看起來很有壓力啊!(雖然我明知奉獻是憑個人心意,不是比多少)

 

才去B教會兩次,執事就急著要我確定,是否要固定在這聚會。

 

說實話,才去兩次,我哪能判斷出這教會是否適合我?

好像推銷員急著要你作決定,不買就請離開。

 

換成你,你跟一個人見了兩次面,就能決定要不要成為朋友嗎?


 

再聽到查經班強制參加、又不對外開放,只限會友參加。

我覺得這根本違背宣教目的。

終於明白為何B教會人數沒有大幅增加了:

要不然,這教會請的講員都很不錯啊,可能就是封閉性太重,難怪還是小教會。

 

我的感受是,AB兩個教會,只在乎我有沒有出席去做禮拜(教會的業績壓力?),

至於對我個人的關懷,我目前還沒感受到。

(只知道我的名字、住在哪裡,其他不問)

 

教會口口聲聲說「神愛你」,表現出來又是另一回事。

 

(小聲說),連我這教友,都覺得教會並不是真正打開大門歡迎人,

更何況未信者、慕道友,

這是要怎樣傳教啦?


 

我以前去過上百人的大教會,只能說,就是單純作禮拜,誰也不認識誰。

牧師、執事都很忙,根本沒空理你。

努力辦「宣教」課程,但少有「關懷」。

當然有人說,教會的弟兄姊妹可以互相扶持,

但也聽過不少因此在教會受傷的慘劇。

 

老實說,「關懷」是專業,如果沒有受過心理諮商協談等訓練,就貿然去幫助人,可能適得其反。


 

就是上了年紀,就是享有宗教依靠,我只是想找個教會,每星期日可以敬拜上帝,萬一在疫情中掛了,也找得到牧師。
沒想到,單純的信仰活動會這麼難!

我也不知台灣的教會文化,竟變成這樣高不可攀。

有點沮喪、無奈。


 

還是邊禱告邊找教會吧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stst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